6月4日至16日,教师发展中心邀请校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侯东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范静怡、校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谭萍、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金梅林等医生、学者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卫生防疫知识系列讲座,组织开展教职工疫情防控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
侯东彬作了“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卫士——从护口洗手开始” 的主题报告。她简要回顾了我校齐心协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所做的各项工作,分析了全球、国内和武汉疫情发展态势,表示“武汉已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进入常态化防控新阶段”,并且根据武汉核酸检测普查结果表示“武汉是安全的,武汉人是健康的,校园是安全的”。侯东彬结合新冠肺炎的传播方式和防控原则,重点介绍了七步洗手法、正确选戴口罩、公共区域防护、常用消毒方法和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怎样进行闭环式健康管理等知识。
如何关注疫情下的心理健康?范静怡带来了“疫情下高校教师群体心理问题探析”报告。她结合疫情期间典型案例,具体分析了相关心理问题产生的临床表现并给出了治疗建议和要点,她表示,高校教师在“抗疫”后期要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正视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警惕自身变成了压力传感器,要学会缓解负面情绪,学会提高自身的爱商,增强自身正能量和心理弹性,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当好引路人。
谭萍以“疫情期间父母如何对儿童进行健康管理”为题进行了培训。针对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途径和临床表现,她明确了儿童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去医院就诊,解答了“儿童是否也需要做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等常见问题,分享了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防护的九个小妙招,还介绍了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常见儿童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特征、临床表现和接种预防,并在线逐一解答了青年教师关心的儿童防疫问题。
金梅林作了“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对COVID-19防控的再认识”学术讲座。结合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与控制的历程、病毒形态与结构特征、入侵部位、传播途径,她阐释了防护措施和防控策略背后的科学原理。她表示,探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研究病毒在相关宿主间的流行特点及其变异规律,明确病毒、宿主、环境三者间的关联因素,为持续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科学支撑。她梳理了带领团队在疫情防控基础研究中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多项被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采纳的防控建议。她表示,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场人类与疫病的斗争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人们逐渐由恐惧、蒙昧走向理性,在科学“抗疫”的战场,要继续加强诊断技术、疫苗、药物的研发与储备,探索致病与免疫机制,在“未病”来临的时候,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参与学习全程直播的曹敏惠老师表示:“侯医生让我全面了解了学校对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和采取的各项措施,使我们对学生回归校园更有信心。范医生教会我爱能解决一切问题,谭医生解决了我最关心的儿童健康与安全防护问题,而金老师系列科研工作让武汉更安全,让我们更放心。”研究生导师邓明刚也谈道:“侯医生介绍的校园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的结果,使我更放心地迎接自己指导的毕业生返校。”
据悉,此次教职工新冠肺炎卫生防疫知识系列讲座,共有1489人次教职工通过微赞、腾讯会议、长江雨课堂等平台参与在线直播讲座和互动讨论,未能及时观看直播的教职工还可观看讲座视频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