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人文社科青年教师发展交流活动在倍阅书店举行。公共管理学院柯新利教授从青年教师“由科学家向教师转变”“由研究生向导师转变”“由学生向学者转变”三个维度,向近三年入职的20余位青年教师分享了成长经历和感悟。
柯新利以自己在经历第一重“转变”时,高度专注于授业而忽视了传道和解惑为例,认为教师在大学里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其中,授业、解惑需要“言传”,传道则更需要“身教”。“我要求研究生每天不能迟到,要养成准时的好习惯,那我自己首先不能迟到”。柯新利用身边的故事告诉老师们,为人师表、行为示范的重要性。针对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这个问题,柯新利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做出了很好地诠释,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四有”缺一不可。“我鼓励学生做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告诫学生做一个严守学术道德规范的人,激励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做有意义的事、造福人类的事,帮助他们培养科学精神、夯实责任担当,我认为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教会学生的基本内容。”柯新利郑重说到。
“刚做研究生导师的时候,我以为导师的职责就是带着学生做研究,后来我慢慢明白,带着学生做研究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柯新利向老师们介绍了自己的研究生团队——手拉手小组(SLS,Sustainable Land System Group),小组内他和同学们以“培养优秀的你,建设美丽的国”(BETTER US,BETTER CHINA,BETTER EARTH)为共同成长发展目标,帮助同学们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更要追求健康、自律、积极、快乐、合作、创新、奉献、感恩的能力,打造师生融乐的发展共同体。柯新利分享了指导研究生过程中特色做法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当谈及研究生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和择业到理想的工作单位时,柯新利露出了开心的微笑。
青年教师的最后一重“转变”,是由学生向学者转变,柯新利向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做一名学生比较简单,成为一名学者则要更加丰富,要完成这一转变,首先要学会向优秀的学者学习。”柯新利列举了自己在不同阶段所接触的各位老师,他谈到,在申请博士后时合作导师能在百忙之中对他的博士论文进行阅读并给予了非常详细认真的反馈,悉心提携后给予他的无私帮助;另一位合作导师的扎实拼劲,让他在一年的合作时间里尽享熬夜滋味,但也极大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国外访学时合作导师的俭朴随和,以及时常向他提出的“科研是为了什么,是否能对你的国家和人民有益”等问题,让他充分理解了学者的初心和本真。通过向这些优秀学者学习,让柯新利感受到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需要更加勤奋刻苦、扎实朴素,切实做“有用的研究”。
听完柯新利的分享,老师们被他真诚的态度和生动的经历所打动。在交流互动环节,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如何指导本科生开展创新项目”“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等问题,柯新利谈到:“学生有时对自己的认识是有局限的,作为老师要积极地鼓励他们,但也要帮助他们学会反思,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科研经历对于本科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指导学生进行SRF、国创等科创活动,或让他们参与相关科研工作,那就要认真指导,不能敷衍了事,要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科研精神。”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帮助不同学院的青年教师加强交流互动,促进学科交叉合作;同时也是为处于首聘期的青年教师发展提供指导帮助,促进教师转变成长。